产品中心
  • 杭锦旗水肥一体让旧日“望天田”变身今天“才智田”

  • 上架时间: 2025-08-16 |   作者: 开云(中国)体育网页版登录
    从“传统渠灌”到“精准滴灌”,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增粮”,在杭锦旗的田野上,一场由高标准农田建
  • 联系我们
产品描述

  从“传统渠灌”到“精准滴灌”,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增粮”,在杭锦旗的田野上,一场由高标准农田建造与水肥一体化技能掀起的农业变革正改变着这片土地的耕耘图景。

  走进杭锦旗锡尼镇古城梁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成长的玉米田,碧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一派朝气蓬勃的现象。从航拍镜头俯视,规整的田块间,细密的滴灌管线如头绪般延伸,滋养着每一株作物。

  “曩昔咱们从始至终用渠灌,这种灌溉办法不只费水,还常呈现高处浇不透、低处积水的问题,直接影响产值。”古城梁村党支部书记兼乡民委员会主任张树平细数着科技运用的前后改变,“自从咱们村5700余亩犁地归入高标准农田建造,换上滴灌体系后,每亩地能节水100到180立方米,节省肥料15%到30%。曾经人们还得日夜守在田里洒水,现在按设定时刻主动灌溉,每亩能省100到300元人工费。”更让乡民欢喜的是产值的提高,玉米亩产从曩昔的1200斤至1300斤,跃升至现在的1500斤至1800斤,乡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作为水肥一体化技能的受益者之一,古城梁村乡民贾开雄笑着说:“我家6亩玉米地,曾经洒水上肥又费工又费料,很多肥料都随水丢失了。用上滴灌后,省时又省肥。本年雨水充分,差不多半个月浇一次水就行,玉米长势特别好,预估纯利润达5000到6000元。”

  科技赋能让农田勃发新生机。巴拉贡镇朝凯村1.3万亩良田早已首先踏上高标准农田建造之路,现在更是稳稳步入“才智年代”。本年,村里的灌溉体系再度晋级:滴灌管道管径从110毫米扩容至160毫米,以往需求5天才干完结灌溉的地块,现在仅需3天就可以完结,肥料用量较此前削减近75%。

  更令人惊叹的是,手机竟然成为田间地头的“新耕具”——乡民只需轻点屏幕,足不出户就能长途控制灌溉,实时监测地下水位改变,还可随时经过高清摄像头检查农作物成长态势。

  “曩昔的传统灌溉办法,一亩地得用四袋肥;运用滴灌后,一亩地只需一袋肥。”朝凯村党支部书记崔凤喜算起“效益账”,话语里满是欢喜,“曾经黄灌亩产约1500到1600斤,改滴灌后能到达1900到2000斤。现在全机械,省人工、省时刻,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好!”

  据了解,本年杭锦旗162万亩犁地中,已有48万亩使用水肥一体化技能。从旧日“望天田”变身今天“才智田”,田垄间细微的滴灌管里流动的不只是水与肥,更饱含着现代农业的科技基因。在杭锦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愿景正跟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科技使用的深化,一步步在土地里扎根成长,成为看护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

产品中心